早在2017年4月,原國家衛計委修訂的新版《醫師注冊管理辦法》就正式實施了,這意味著中國醫生正式進入區域注冊時代。不僅如此,醫生多點執業的數量也不再受到限制,而且可以申請異地多點執業,可以說,近兩年來,醫生多點執業迎來一波小高潮。
那么,醫生多點執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看醫界》為您帶來獨家盤點:
第一點,搞清楚醫院的相關制度
據《看醫界》了解,橫在醫生多點執業面前的還有一些院內規定,比如全職員工不得兼職等。這樣的規定全國很多醫院都有,不僅公立醫院有,一些民營醫院也有。
以深圳某知名醫院為例,在地方出臺醫生多點執業網上備案制,且執業地點可以在深圳全市后,馬上給全院醫生發郵件通知嚴禁多點執業。
需要注意的是,縣官不如現管,你是服從國家政策還是服從醫院管理?可以這樣說,如果你是大牛,可以聽政策的,如果你是小醫生,還是老老實實聽領導的吧。
第二點,合同需要重新簽
目前醫生們和醫院一般簽訂的都是全職合同,五險一金都是醫院交的,如果醫生想順利多點執業,就意味著合同需要重新簽訂,明確權利和義務,否則權利和義務不僅不對等,而且沒有協議保障。
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就明確表示,“把多點執業放開視為‘自由執業’是一種誤解。醫生多點執業的前提是契約,否則一個好政策會被糟蹋。
第三點,不能有競業行為
醫療界曾經發生過把公立醫院患者導流到私立醫院的事件,導致醫生被處理。對于多點執業醫生來說,這類行為也是醫院所忌諱的。
要知道,目前中國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生計基本上是靠自己掙,在利益面前誰都不會含糊!將本院患者帶到多點執業醫院手術,是哪個醫院都難以容忍的,一旦被醫院發現,必然面臨醫院的嚴厲處罰。
第四點,醫責險必須要買
以前中國的醫責險都是面向醫療機構的,如今在醫生多點執業時代,即使是老司機,也建議買一份針對醫生的醫責險,這樣保險會跟著醫生走,以降低醫生多點執業的風險。
業內人士建議,不論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醫責險”都應該把投保主體面向醫生,也就是醫師個人責任險。醫療責任賠償頻率低、賠付少的醫生,投保費會逐步降低,醫療責任賠償頻率高、賠付金額高的,逐步提高投保費。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伙人邵穎芳表示,購買醫師個人責任險后,醫生無論在全國哪一個執業點行醫,都可以得到足夠保障。這樣一來,保險跟著醫生走,不僅能夠很好地降低醫生的執業風險,還能夠促進醫生自由執業。
看醫界總編輯郭驚濤認為,在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潮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將選擇醫生個人責任險來保障執業風險。
第五點,醫生自我品牌建設是王道
目前需要醫生去多點執業的醫療機構以私立為主,除了缺醫生外,實際上更缺患者。因此,多點執業就面臨著另外一大門檻,如果醫生不能夠“自帶流量”,難道跑到私立醫院干坐著嗎?
因此,想多點執業的醫生,必須高度重視自己的品牌建設,比如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經營自己的品牌,引流患者。
可以說“自帶流量”的醫生不僅是多點執業市場的“搶手貨”,而且在和民營醫院的酬勞談判中就有了較高的議價能力。
第六點,選擇靠譜的多點執業點
醫生多點執業對于執業點的選擇非常重要,刀開的好重要,但護理水平、耗材等也都很關鍵,要不就可能出現手術很成功,但患者還是出了事。
因此,對于多點執業機構的護理團隊等軟硬件設施要嚴格考察,不然出了事,醫生不僅要擔負相關責任,還有可能會危及聲譽。
總之,多點執業本沒有路,需要勇敢的醫生朋友們先行探索,現在可能道路上還有很多“坑”需要注意,但未來走的人多了,也會變成順暢的路。
*文章來源于 看醫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