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在廣州正式成立。這是廣州抗癌協會第47個專委會。(圖一)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給社會和個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確診癌癥,4.5人因癌癥離世。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482.47萬,死亡病例257.42萬。聚焦到廣東地區,廣東省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6.7/10萬,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死亡率為144.9/10萬,惡性腫瘤排在廣東省城市居民死因第一位。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應運而生,匯聚了來自廣東68個醫院的169位醫、技、護精英們,涵蓋了預防醫學、外科、放療、化療、中西醫結合、影像、病理、心理、營養、疼痛以及專科護理等多個腫瘤相關科室。旨在通過多學科協作,提高癌癥診療水平,并力爭將癌癥5年生存率提升至46.6%。
(圖二)4月27日下午,廣州,由廣州抗癌協會聯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同籌辦的“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會議”隆重召開。
成立大會上,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劉國龍教授表示,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必將有效推動廣州市乃至廣東省腫瘤綜合診療水平的提升。同時,作為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也將在未來不斷地積極建設,為腫瘤防治事業貢獻力量。(圖三)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陸驪工教授在講話時談到,延長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時間,改善生存質量是當前腫瘤診療的首要任務。而大部分腫瘤患者的治療都需要借助到手術、藥物治療、介入等多種治療手段,同時病理、心理、營養、影像等科室也是腫瘤診療的重要支撐,因此,多學科協作診療的模式特別適合腫瘤學科。陸驪工教授殷切希望,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在未來能夠充分發揮為腫瘤領域學者提供交流學習平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推動腫瘤多學科聯合治療向常態化、規范化、高質量化邁進等作用。(圖四)
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李寶秀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自豪地表示,作為省重點專科,他們科室在腫瘤綜合診療領域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李寶秀強調,通過這些深入的研究,他們不僅提升了對腫瘤發病機制的理解,也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為腫瘤患者的診療提供了更為精準和有效的方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作為省重點專科在腫瘤診療領域的深厚底蘊為學會工作的開展提供積極的基礎。未來,學會的每一個成員凝心聚力積極合作交流推動腫瘤綜合診療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圖五)
廣州抗癌協會理事長張軍一教授在發表講話時談到,腫瘤的診斷、治療和康復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過程,需要多學科的緊密協作,包括社會各界志愿者和心理治療的參與。他強調,這是一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過程,而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正是為了凝聚這股力量,共同推動癌癥診療水平的提高。(圖六)
廣州抗癌協會腫瘤綜合診療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不僅為廣東地區的癌癥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也為我國癌癥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期待在未來,通過更多像這樣的專業組織和機構的努力,能夠逐步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實現2030健康中國目標:提升癌癥患者5年生存率達46.6%。
在成立大會后更有精彩紛呈的學術交流,胡志文教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李丹丹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趙媛媛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翁成蔭教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何立儒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劉霞教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六位腫瘤領域專家分別從肝癌造影,肝癌放療、腫瘤免疫反應處理,肺癌進展及前列腺癌放療等專題進行了非常精彩的學術分享,與會的嘉賓也積極參與討論,大會學術氛圍熱烈,反響良好,大家受益匪淺。(圖七)